很奇怪,對於旋律及文字,我似乎有一種異常的緣份。
怎麼說呢?往往不經意地看到或聽到一些牽動我某種深層的感情的文字或歌曲,我就是會在不久的將來,甚至是第二天,再次看到或聽到跟它有關係的東西。非常靈的,幾乎奇妙的嚇人,要不是iPhone 發明了Shazam, Soundhound 之類的 App, 我曾經被訓練到可以在某家店裡聽到甚麼好聽的曲子之後(當下大紅的不算啦),不動聲色毫不緊張也不去詢問它的來歷,滿懷信心等待它的第二次的來臨。而它,也會非常知趣地在幾天之內悄悄地在我的身邊出現。
跟文學的淵源也是如此。之前不約而同地在好幾個地方看到聽到清代大食客袁枚的名字繼而對他作了一番埋頭的鑽研後,我對於這份緣份的存在是更加的肯定了。前幾天友人買了本《老爹媽思廚》送我,回家隨手翻到小西寫的一個序,名為〔食物的身體記憶〕。裡面提到關於瑪德蓮蛋糕,讓我記憶深刻:
要談食物跟生活、文化、記憶與歷史的關連,最經典的莫過於法國小說家普魯斯特 (Marcel Proust) 在其鉅著《追憶似水年華 》(A la Recherche de Temps Perdu) 中,提到的一個有關小瑪德蓮蛋糕 (petite Madeleine) 的小故事:
在一個寒風凜冽的冬夜,小說的主角馬賽爾回到家中,母親送上熱茶和小瑪德蓮蛋糕。他沒有胃口並不想吃,但隨即改變了心意,舀了一勺泡著蛋糕的茶,在送入口中的片刻,味覺的感受勾起了昔日的回憶,使他想起童年時在姨媽家裡的情形。為了重拾過往的記憶,他再次品嘗,然而他卻再想不起甚麼。當他放棄不再回想的時候,昔日的景象卻又突然之間從熟悉的茶點氣味中併發而出。
第二天,我翻開本地文學雜誌【字花】,很自然的翻到〔文學廚房〕的專欄,而專欄這次的專題,居然又是瑪德蓮蛋糕。作者繼而引用普魯斯特說:「自主的回憶借助與智力和推理,是不可能使我們感到過去再現的。只有不由自主的回憶,才能通過當時的感覺與某種記憶之間的偶合,使我們的過去存活於我們現實感受到的事物之中。」可見食物對於記憶的影響。
我曾經寫過,有幾個英文字是中文裡找不到的,包括 “nostalgia”一字。《追憶似水年華 》借瑪德蓮蛋糕想要表達的,就是這種感性的情懷。網上把它翻作「 懷舊」「 鄉情」等等,都不大對勁。Nostalgia 所講的,因該更像是對往日片段的一種既懷念又珍惜、既酸又甜的複雜情緒。
瑪德蓮對於我,也有一種特別的nostalgia。它代表著那沿著賽納河畔,手裡捧著麵包店的紙皮袋,裡面裝著一個demi baguette, palmier, 還有幾個madeleine 漫步向Notre Dame 的情景、代表著那個半句法文也不會講卻自認為自己非常有法式憂鬱浪漫情懷的日子、還有楓丹白露的路邊茶座、城堡裡的瘋狂派對。
聽 Dancing in the Moonlight, 我會想起在倫敦念書的時候,我坐在大禮堂裡抓破頭皮苦思試題,冷不防窗外卻響起Dancing in the Moonlight一曲,害得我大半天沒法子專心結果考試沒查點「肥佬」、又或是聖誕節,家裡播著Dancing in the Moonlight,我和好友CW繞著聖誕樹跳舞,第二天早上起來去對面的Muffin Man 吃早餐。。。
燒餅油條,讓我想起一個大藍天,坐在國父紀念館前邊啃燒餅邊喝五十嵐奶茶的幸福感。這種「幸福感」,是國泰民安的一種幸福感,也是聽孫燕姿的「 我懷念的」或盧廣仲的「 早安晨之美」的一種幸福感。是吃花蓮炸蛋蔥油餅的幸福感,也是喝都蘭小米酒的幸福感。幸福感的背後,帶著感傷。
這種錯綜複雜的感情,就是《追憶似水年華 》裡普魯斯特想要表達的。
其實幸福就是簡簡單單就是擁有了~!^^"
Posted by: 花蓮民宿 | 08/26/2010 at 01:36 PM
花蓮民宿,我剛去看了你們的網站,很漂亮呢!下次去花蓮一定住你們哪兒!怎麼找到這個網誌的?
Posted by: Nana Chan | 08/29/2010 at 10:31 P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