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常在研究,所謂活在當下的真正意義。我一直在想,如果要專著於當下,不去思考明天,那有誰去計畫未來?社會又何來的進步? 今碰巧在明報上看到李焯芬寫的短文,讓我頓有所悟。
據說哈佛大學心裡系作了一個有趣的調查。調查很簡單,只是打幾個電話測試和跟進而已。調查人員給甲君打了個電話,問到:「你現在在幹嘛?」
「上班。」
「上班感覺怎樣?無聊極了,枯燥乏味。」
「那你希望幹點甚麼?」
「再等兩個小時就好了。可以和同事一起去酒吧。」
兩個小時後,調查人員又打了個電話給他。「你現在再幹甚麼?」
「和同事在酒吧。感覺該好些了吧。還是很無聊,都是些無聊的話題,我正打算去找女朋友。」
過了一小時,調查人員又在此撥通了他的電話。「和女朋友在一起快樂嗎?」
「別說了,煩死啦! 剛和她在一起時,有個女同事打電話來,詢問工作上的事情,女朋友硬要問我是不是又外遇!你說煩不煩? 算了,我還是回家休息吧! 」
又過了一陣子,調查人員的電話剛撥通,甲君就先開口了:「別問了,很無聊,雜誌翻完了,影碟看完了,有點寂寞。」
「那你想怎樣?」
「還是上班好,明天工作努力點,起碼薪水可以多增加點。」
這名甲君,其實一直是活在下一個當下之中。他老是不滿現狀,希望下一個當下會比現狀好。結果是下一個當下來到時,又不過如是,唯有期待再下一個當下。
所以活在當下,並不是說不能去計畫,甚至期待未來。重點是,明天是由今天創造出來的。不把今天過好,又哪來更好的明天呢?
作者最後引用蘇東坡的詩句: 廬山煙雨浙江潮,未到千般恨不消;到得原來無別事,廬山煙雨浙江潮。
鳳梨姊